第七屆“全國道德模范”評選揭曉 我省張玉滾、郭建華榮耀當選
9月5日,第七屆“全國道德模范”評選結果揭曉,我省張玉滾、郭建華兩人榮耀當選,另有8人獲得提名獎。至此,我省共有20人登上“全國道德模范”榜單。
本屆“全國道德模范”評選表彰,由中央宣傳部、中央文明辦、全國總工會、共青團中央、全國婦聯(lián)、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等聯(lián)合開展,共選出助人為樂、見義勇為、誠實守信、敬業(yè)奉獻、孝老愛親五類全國道德模范,有58人獲此殊榮。
南陽市鎮(zhèn)平縣高丘鎮(zhèn)黑虎廟小學校長張玉滾,扎根深山18年,用無私的愛澆灌山村的教育之花,被評為第七屆“全國敬業(yè)奉獻模范”。開封市祥符區(qū)電影公司經(jīng)理郭建華,堅守放映工作43年,累計為上億群眾放映14萬場電影,被評為第七屆“全國誠實守信模范”。此外,獲得“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”的分別是:宋兆普、陳曉磐、李芳、牛振西、楊永峰、鄧志軍、趙志發(fā)、韋德華。
近年來,隨著我省公民道德建設的不斷深入,億萬中原兒女爭做新時代出彩河南人,用一個個出彩匯聚成“多彩”,為中原更加絢麗多彩寫上濃墨一筆。(記者 石可欣)
德耀中原 出彩河南
全國敬業(yè)奉獻模范
張玉滾
張玉滾:甘當紅燭點亮大山希望
張玉滾,男,漢族,1980年12月生,中共黨員,河南省南陽市鎮(zhèn)平縣高丘鎮(zhèn)黑虎廟小學校長。
張玉滾為了讓山里孩子平等享受教育,扎根深山18年,矢志不渝奮斗在鄉(xiāng)村教育第一線。他潛心鉆研每門課程,苦練教學本領,千方百計上好每一堂課,資助困難學生300多名,用無怨無悔的堅守和付出,照亮山區(qū)孩子求學之路。
2001年師范畢業(yè)后,受老校長感召,張玉滾放棄去南方工作的機會,來到黑虎廟小學成了一名民辦教師,每月拿30元補助,直到2012年6月才轉為正式在編教師。18年來,他始終堅守在鄉(xiāng)村教育第一線。
黑虎廟小學位于伏牛山深處,輻射的13個自然村零星散布在方圓十幾公里的帶狀山坳里。學校師資不足,張玉滾就把自己打造成“全能型”教師。數(shù)學課上,他和孩子們一起制作鐘表表盤等教具;科學課上,他帶領孩子們去野外考察,激發(fā)他們熱愛大自然、探究大自然的興趣;學校缺少體育設施,大課間時,他就和孩子們圍成一圈玩抵羊斗雞;為教好孩子們英語,他自己掏錢去鎮(zhèn)上參加英語輔導班。他的執(zhí)著堅守,為學生鋪就成長成才之路,先后有21名學生考上大學。
學校原來沒有食堂,孩子們從家?guī)住⒚妗z頭,自己生火做飯。他勸說妻子來校給學生們做飯。有一天,妻子在為學生軋面條時,右手四個手指不幸被機器軋折,落下殘疾。
2001年至2006年,學校到山外不通車,去鎮(zhèn)上需翻越尖頂山,穿過險峻的八里坡。5年間,張玉滾冬天一身雪,夏天一身汗,靠一根扁擔,為孩子們挑來學習和生活用品。2006年,學校蓋新房,恰趕農忙,民工都回家搶收搶種,搬磚運料就落在張玉滾身上。上山撬石,下河挖砂,運水泥、搬磚頭、平地基,新校舍蓋好時,張玉滾已瘦得脫了相。
張玉滾愛教育、愛學校,更愛學生。全校40多名住宿生,三分之一是留守兒童。誰家爺爺奶奶年紀大,誰上學需要接送,他一一記在心上。18年來,學校的老師換了一茬又一茬,只有他無怨無悔,用無限的師愛陪伴鄉(xiāng)村的孩子們成長。
2018年以來,張玉滾先后獲得“感動中國年度人物”“全國五四青年獎章”等榮譽稱號。
全國誠實守信模范
郭建華
郭建華:堅守鄉(xiāng)村那一方銀幕
郭建華,女,漢族,1953年7月生,中共黨員,河南省開封市祥符區(qū)電影公司黨支部書記、經(jīng)理,全國婦女十二大代表,第十一屆、十二屆、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。
“只要鄉(xiāng)親們喜歡看,俺情愿當一輩子鄉(xiāng)村放映員?!币痪涑兄Z讓她堅守放映工作43年,也讓她成了跨世紀的農村放映員。
上世紀70年代,郭建華有幸當上了一名農村放映員,她拉板車、抬機器,走村串鄉(xiāng),吃百家飯,和鄉(xiāng)親們結下了不解之緣。
在她當放映員的19年里,為農民放電影1.3萬多場;在她當站長和公司經(jīng)理的24年里,帶領公司放映人員放映故事片、科教片14萬多場,觀眾達上億人次。
郭建華利用放電影的時候向群眾征求意見,積極參政議政。作為三屆全國人大代表,在全國兩會上,郭建華先后提出了關于農業(yè)、文化、法治等方面的建議29項。其中,她提出的“關于加快出臺電影產(chǎn)業(yè)促進法的建議”受到相關部門重視,2016年11月7日,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表決通過了《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影產(chǎn)業(yè)促進法》,她受邀列席了此次會議,見證了這部法律的誕生。
為了讓群眾實現(xiàn)物質與精神雙脫貧,郭建華將關注的目光更多投向精準扶貧、文化扶貧。她組織“百村千場”科技電影扶貧扶智放映活動,向貧困群眾傳播科普知識和實用技術,讓貧困群眾在看電影的同時,樹精神、增智力、長志氣。她帶領放映人員深入71個建檔立卡貧困村和29個非貧困村,放映電影近萬場。她采取的“菜單式”放映模式被中央文化體制改革和發(fā)展工作領導小組作為優(yōu)秀案例向全國推廣。
以她為原型改編的《電影兒女》在美國洛杉磯舉行的2014年世界民族電影節(jié)上,榮膺最佳音樂片獎。以她為原型改編的《放映路上》在全國放映突破10萬場。
1999年她被原人事部、原文化部授予全國文化系統(tǒng)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;2013年被中國農業(yè)電影電視中心評為2012年度十大三農人物;2017年入選“中國好人榜”。
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
全國助人為樂模范提名獎:
宋兆普
宋兆普,男,漢族,1964年3月生,中共黨員,河南省汝州市金庚康復醫(yī)院黨支部書記、院長,河南省第十二屆、十三屆人大代表。
宋兆普出生在醫(yī)學世家,父親樂善好施、仁心救民的品德深深影響著他。自1992年起,宋兆普開始關注腦癱患兒的救治。
2009年至今,宋兆普帶領醫(yī)院醫(yī)療團隊開創(chuàng)醫(yī)院與福利院相結合救治腦癱孤兒模式,愛心救治腦癱孤兒3165名(其中包括遺棄在醫(yī)院及周邊的302名)。承擔了河南省殘聯(lián)“貧困殘疾兒童搶救性康復項目”,幫助救治社會上的腦癱患兒6328名。先后14次赴新疆考察巡診,接收49名新疆腦癱患兒到汝州進行公益性治療。與新疆當?shù)蒯t(yī)院“結對子”,建立4所腦癱康復醫(yī)院,救治少數(shù)民族腦癱患兒,其中深度貧困家庭患兒711名。
宋兆普以醫(yī)載道、扶弱濟困。曾在列車上8次突遇危重病患都挺身而出,實施救治;免費救治被汽車撞傷而又無錢治療的汝州市騎嶺鄉(xiāng)七里村村民唐瑞敏;為身患肺癌的張兆全及其雙胞胎孫子免費治療5年,共支付醫(yī)療費近80萬元。他的高尚醫(yī)德和仁心大愛感染和激勵了很多人。
宋兆普榮獲“全國助殘先進個人”等稱號,被授予“全國五一勞動獎章”。
全國助人為樂模范提名獎:
陳曉磐
陳曉磐,男,漢族,1971年10月生,中共黨員,河南省漯河市臨潁縣公安局皇帝廟派出所指導員。
2005年,由軍隊轉業(yè)從警的陳曉磐主動從縣局機關到鄉(xiāng)派出所工作。多年來,陳曉磐節(jié)衣縮食,甘守清貧,但對困難群眾慷慨解囊。自2009年起,他每年都和群眾一起過除夕夜,自掏腰包為轄區(qū)內的20多位孤寡殘困老人奉送紅包。
2009年初,他聯(lián)合轄區(qū)內6個村委會和5所學校,成立了“留守兒童溫馨家園”,為200多名留守兒童撐起了一片愛的天空,先后幫62名家長在周邊找到稱心工作。
2013年6月,組建“學雷鋒志愿警務服務隊”,設有矛盾糾紛化解隊、護村治安巡邏隊、道德法律宣傳隊、黨員示范服務隊、消防環(huán)境督導隊等5支隊伍,目前志愿者已發(fā)展到400余人,志愿服務常態(tài)化開展。
2018年初,陳曉磐主動捐出5萬元全國公安系統(tǒng)二級英模獎金,設立“警務室身邊好人”基金,用于表彰轄區(qū)村民的善行義舉,引導村民學好人,做好人。在他的感召下,轄區(qū)內有91人因愛心善舉被推選為市、縣、鄉(xiāng)道德模范。
陳曉磐探索實施“五步雙網(wǎng)”工作法,編寫《農村安全防范百句經(jīng)》,自費制作發(fā)放8000余枚印有自己姓名和電話號碼的“警民連心結”,保持手機24小時開機,隨時接受困難群眾求助,被譽為“新時代的活雷鋒”“群眾的貼心人”。
陳曉磐榮獲“全國特級優(yōu)秀人民警察”“全國公安機關學雷鋒成績突出先進個人”“全國公安楷模”等稱號,榮登“中國好人榜”。
全國見義勇為模范提名獎:
李芳
李芳,女,漢族,1969年5月生,中共黨員,河南省信陽市浉河區(qū)董家河鎮(zhèn)人,生前任教于董家河鎮(zhèn)綠之風希望小學。
李芳同志扎根山區(qū)從事鄉(xiāng)村教育29年,一直默默耕耘、敬業(yè)奉獻、精心育人,深受學生愛戴、家長尊敬、學校認可。
2018年6月11日下午放學,李芳在護送學生過馬路時,面對失控的三輪摩托車沖向學生,義無反顧地沖上前去擋護學生,自己被嚴重撞擊,經(jīng)全力搶救無效,英勇犧牲,年僅49歲。她心懷大愛,臨危不懼,舍己救人,用生命為學生上好最后一堂課,讓崇高的師德和不朽的師魂熠熠生輝,塑造了新時代人民教師的光輝形象。
1989年李芳老師被分配至董家河鎮(zhèn)謝畈小學任教,謝畈小學撤校后她被分配至綠之風希望小學任教。任教29年來,她始終堅守鄉(xiāng)村小學教育第一線,從未離開董家河,從未離開鄉(xiāng)村小學講臺。
在同事眼里,李芳老師是工作學習的榜樣,許多實習教師和年輕教師都愿意拜她為師,近5年,她帶出20多名“教師徒弟”。在家長眼里,她是和藹可親、無私奉獻的老師。她的手機里存了很多留守學生父母的電話,一有空就為他們介紹孩子的情況。
李芳被追認為烈士,被追授“全國優(yōu)秀教師”“河南省優(yōu)秀共產(chǎn)黨員”等稱號,榮登“中國好人榜”。
全國見義勇為模范提名獎:
牛振西
牛振西,男,漢族,1962年3月生,河南省鄭州市紅十字水上義務救援隊隊長。
2005年,愛好游泳的牛振西和同伴組建了鄭州市紅十字水上義務救援隊,與110、119指揮中心形成聯(lián)動機制。組織開展水上義務救援、水上安全知識傳播、水源保護、城市汛期防洪等志愿公益活動。
14年來,他帶領的這支隊伍共義務打撈各類溺水者遺體400多具,挽救90多名落水者生命。成功實施了35米深井救援、水庫墜機水下成像聲吶救援等多起高難度救援。經(jīng)過14年的發(fā)展,他帶領的隊伍成了一支擁有注冊志愿者152人、骨干隊員80余人的專業(yè)水上救援隊伍。
從2012年開始,他們在大型自然水域周邊的學校啟動了水上安全知識普及教育講座,倡導樹立“見義智為”“救人不舍己”的科學救生理念。7年下來,講了500多場,受益的中小學生、大學生超3萬人,間接受益群眾達十幾萬人,大大降低了溺水事故發(fā)生數(shù)量。
此外,牛振西還專門注冊了救援隊的官方微博、微信公眾號,利用大眾新媒體進行水上安全知識的普及和傳播。
2013年以來,牛振西及其帶領的鄭州市紅十字水上義務救援隊先后榮獲“河南省紅十字志愿服務工作優(yōu)秀團隊”“河南優(yōu)秀志愿者”“全國最美志愿者”等榮譽稱號。
全國見義勇為模范提名獎:
楊永峰
楊永峰,男,漢族,1971年10月生,中共黨員,河南省林州市紅旗渠應急救援中心負責人。
大巴墜崖,30多名乘客深夜命懸一線,楊永峰帶人披荊斬棘緊急救援;百年不遇的洪水肆虐鄉(xiāng)村,他冒著生命危險實施救援;“驢友”或群眾登山遇險,他拼盡全力搜救。他是群眾心中的“守護神”。
一次偶然的見義勇為,開啟了楊永峰的救援生涯。2015年3月2日深夜,楊永峰開車帶著兒子楊文凱和3名員工行駛至一段山路時,發(fā)現(xiàn)先前一直行駛在前面的大巴車突然消失了。他意識到大巴車可能墜崖了,很快掉轉車頭折返。他們及時報警,借助手電筒的光,穿過荊棘叢展開救援,為后續(xù)的生命大營救贏得了寶貴的時間,最大限度減少了人員傷亡,挽救了13人的生命。之后,楊永峰成立了以義務搜救、救援為主旨的林州市紅旗渠應急救援中心。
為了更好地普及救援相關知識,楊永峰還舉辦了“百場安全知識進課堂”和應急救援大型圖片專題展。
2015年4月楊永峰入選“中國好人榜”;2015年12月被中華見義勇為基金會授予“全國見義勇為英雄司機”稱號;2018年6月被河南省見義勇為基金會授予“河南省第十三屆見義勇為英雄模范”稱號。
全國誠實守信模范提名獎:
鄧志軍
鄧志軍,男,漢族,1962年6月生,中共黨員,河南省新鄉(xiāng)市誠城社區(qū)黨委書記、河南誠城集團黨委書記。
他30年不欠國家一分錢稅款、不欠員工一分錢薪酬、不欠合作伙伴一分錢賬款、不欠銀行一分錢本息,沒有一條失信違法記錄、沒有一份違約合同。
30年來,鄧志軍打造了一個誠信企業(yè),創(chuàng)建了一個誠信社區(qū)。
2008年,面對全球經(jīng)濟危機和企業(yè)經(jīng)營困難,他抵押個人兩套房產(chǎn),又向朋友借了100萬元,足額發(fā)放了員工工資、支付了貨款。
2010年,企業(yè)承建喬謝村城市改造項目,他嚴格把關,所用的建筑材料高于行業(yè)標準和合同規(guī)定,工程交付時村民敲鑼打鼓給他送上“和諧拆遷守誠信,品質優(yōu)良村民樂”的錦旗。喬謝村改造的成功實踐成為全國樣板案例。
2013年8月,他參與創(chuàng)辦了全省首家“政府主導、企業(yè)參與”的新型城市社區(qū)——誠城社區(qū)。他堅持“誠信服務、服務誠信”,在社區(qū)開設道德講堂,推廣誠信文化,成立志愿服務隊、好人宣講隊,2萬多名社區(qū)志愿者參與活動。
鄧志軍先后為希望小學、貧困大學生、困難職工、災區(qū)群眾等捐資5000余萬元。2009年,他自籌資金200萬元成立“貧困家庭和農民工救助基金”,及時向有需要的家庭和農民工伸出援手。2017年榮登“中國好人榜”。
全國孝老愛親模范提名獎:
趙志發(fā)
趙志發(fā),男,漢族,1964年4月生,河南省周口市太康縣常營鎮(zhèn)五子李村村民。
1999年10月20日,趙志發(fā)種完小麥準備外出打工,妻子騎自行車送他去鎮(zhèn)上乘車,回家途中被摩托車撞倒,顱內大量瘀血。
經(jīng)開顱手術、6個多月住院治療,妻子雖保住生命,卻成了植物人。從醫(yī)院回家后,妻子一度昏迷,腦袋腫脹,鼻插飼管,脖子安著套管,身上多處潰爛,大小便失禁。女兒當時才10歲,兒子8歲,照顧全家人的重擔都落在趙志發(fā)身上。
每天天不亮就給妻子換好尿布、翻身按摩、做飯、安排孩子上學、給妻子喂飯。照顧妻兒的艱辛超出常人的想象,其中最難的是給妻子喂飯,費時費力。由于長期往胃里注射食物,胃黏膜遭到破壞,用注射器注食的辦法無法進行,后來只能用嘴十分艱難地喂飯。
他每天還要為妻子清洗褥瘡、換藥包扎、按摩翻身、洗涮尿布。忙完后,他還要抓緊去地里干活,每隔一個半小時就要回家照看一下妻子。
或許是感受到了趙志發(fā)的愛意。2017年3月的一天,妻子竟然能簡單發(fā)聲了。趙志發(fā)欣喜異常,這一聲,他等了近20年。
趙志發(fā)20年如一日對植物人妻子的無私大愛感動著人們。2017年4月入選“中國好人榜”。
全國孝老愛親模范提名獎:
韋德華
韋德華,女,漢族,1973年11月生,中共黨員,河南省濮陽市人民醫(yī)院產(chǎn)科主任。
韋德華出生在河南省濮陽市新習鎮(zhèn)一個普通農家,父母對爺爺奶奶的孝敬深深影響了她。
1998年,公公被確診肝硬化,后來發(fā)展成肝癌,韋德華像對待自己的親生父親一樣,到北京、上海、廣州多家醫(yī)院求醫(yī)問藥。10年間,為給老人治病,韋德華自己節(jié)衣縮食,還賣掉了唯一的住房,前后花去60多萬元。
一路陪公公求醫(yī)治病的10年間,韋德華對病人及其家屬在疾病面前的無奈和無助感同身受,也讓她在工作中更能設身處地為病人考慮。她成立志愿服務隊,開通24小時母嬰健康免費咨詢熱線,開設“幸福媽媽”公眾微信課堂,舉辦公益講座,為病人捐衣捐物、墊付醫(yī)藥費,自費買藥看望孤寡老人。
從醫(yī)28年來,6900多名重癥孕產(chǎn)婦在韋德華和她帶領的團隊救治下獲得新生,9.2萬余名新生兒經(jīng)她們的妙手平安降生。在經(jīng)歷公公等待肝源的困難后,韋德華決定在身后捐獻自己的器官,并鄭重簽下器官捐獻協(xié)議書。
韋德華被授予“全國五一勞動獎章”,先后獲得“全國巾幗建功標兵”“全國最美志愿者”等榮譽稱號。
文字整理河南日報記者 石可欣
責任編輯:王世洋